当前位置: 博闻强识 > 知识文库

中国古代吉祥纹样寓意(一)

 

1、  E端

传说中的一种神异之兽,日行一万八千里,懂得四方之话,知道远方之事。形如狻猊,有角,印章“E1端”钮,以角的不同,分单E2端,双E3端与斜E4端三种。

 

2、卐纹

古代的一种符咒、护符或宗教标志。通常被认为是太阳或火的象征。在古代印度、波斯、希腊等国家中都有出现。婆罗门教、佛教、耆那教等均使用。卐字在梵文中称为Srivatsa(室利靺蹉)意为“吉祥之所集”。佛教认为它是释迎牟尼胸部所现的“瑞相”,用作“万德”吉祥的标志,唐武则天大周长寿二年,制定卐字读为“万”。在佛经中,卐字亦写作卍字以作标志。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二十一)等认为应以卍为准。“卍”纹其实早在我国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马H型的彩陶上,就作为装饰纹样,画法多样。作为一种祥瑞标记。在历代工艺装饰上多所应用,并组成各种图案。

 

3、囍字

读作双喜,有时也写“双禧”。原来“禧”字是福或喜神之意,和高兴一词有几分不同,伹写成“双禧”和“双禧”一词则意思相同。喜、禧、囍被民间广泛用来作为一种装饰纹样。用文字组成的图案俗称“字花”。

 

4、“射眼”龙纹

是太平天国时特有的一种龙纹。金田起义前,洪秀全借上帝及耶稣之口,把龙比阼“魔鬼”、“妖怪”、“东海老蛇”。继后将自己穿的龙袍,把龙的一眼“射闭”,名谓“射眼”。即在画龙时,将龙的一只眼圈放大,眼珠缩小,另一眼比例正常,两道眉用不同颜色。宣布规定,凡是射了眼的龙纹,是“宝贝金龙”。癸丑三年(一八五三)后,取消射眼规定。《天父下凡诏》称:“今后天国天朝所刻之龙尽是宝贝金龙,不用射眼也。”南京“太平天国纪念馆”尚有一件绣有“射眼”盘龙纹的太平军将领马褂。上绣有射眼盘龙纹:一眼睁着,一眼闭着。

 

5、艾虎

  用艾做成的虎。旧风俗端午节佩戴艾虎,认为可以辟邪除秽。《山堂肆考·宫集》卷十一:“端午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虎,粘艾叶以戴之。”陈文靘《岁时广记》卷二十一:“王沂公端五帖子云:‘钗头艾虎辟群邪,晓驾祥云七宝车’。”

 

6、安居乐业

  传统寓意纹样。安居乐业,就是指有个安定的住处和固定职业。即安于所居,乐于所业。《汉书食货列传》:“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纹饰以鹌鹑、菊花、枫树落叶等组成,“鹌”与“安”、“菊”与“居”、“落叶”与“乐业”谐音,以此寓安于居、乐于业之意。

 

7、暗八仙

  传统寓意纹样。以八仙手中所持之物(汉钟离持扇,吕洞宾持剑,张果老持鱼鼓,曹国舅持玉版,铁拐李持葫芦,韩湘子持箫,蓝采和持花篮,何仙姑持荷花)组成的纹饰,俗称“暗八仙”。它与“八仙”纹同样寓意祝颂长寿之意。参见“八仙”。

 

8、八宝花

  古代吉祥纹样。明代有一种“八宝花”织锦,它根据宝相花图案的特点,以莲花为主体,分别在花上镶嵌上佛教的“八宝”纹——宝壶、宝伞、荷花、双鱼、法螺、天盖、法轮和八吉(又名“八吉祥”)。因用八宝和花组成,故名“八宝花”。寓意祥瑞。

 

9、八宝生辉

  传统吉祥纹样。见“八吉祥”。

 

10、八宝纹

  传统吉祥纹饰。寓意八宝的纹样常见的有:一为和合,二为鼓板,三龙门,四玉鱼,五仙鹤,六灵芝,七罄,八松。但也有用其他物件作为纹饰者,如珠、球、磬、祥云、方胜、犀角、杯、书、画、红叶、艾叶、蕉叶、鼎、灵芝、元宝、锭等,可随意选择八种,称为“八宝纹”。道教把八仙手持的八种器物,作为记教八宝的符号,参见“暗八仙”。佛教中则用“八吉祥”作为八宝的符号,参见“八吉祥”。

 

11、八吉

  指外廓菱形作直线套接的几何图案。由模拟绳线编结而来。所谓八吉者,即是假借“八结”之声;八结象征“百结”;寓意源远流长。纹样是十条线的盘曲连接,无头无尾,无终无止,故又称为“盘长”或“盘肠”。在佛教中,视八吉为寺僧祈祷供奉的八种法物之一,表示“回环贯彻,一切通明”的意思。八吉图案在民间应用极为广泛,大至建筑的窗格、桥头的栏八吉纹杆。小至衣着的钮扣、佩饰的须带,都做成盘曲连环的八吉样式,钌的八吉将外廓线形变化成葫芦。摸样,有的与几何形化了的篆文“寿”字组成花边。有一方汉魏或较晚时期的印章,即是作葫芦形的八吉纹,可知在古代就有人用它刻制有形印,作为一种寓意标志。

 

12、八吉祥

  传统吉祥纹样。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北京雍和宫法物既明册曰:法螺,佛说具菩萨果妙音吉祥之谓。法轮,佛说大法圆转万劫不息之谓。宝伞,佛说张弛自如曲覆众生之谓。白盖,仇说偏覆三千净一切药之谓。莲花,传说出五浊世无所染着之谓。宝瓶,佛说福智圆满具完无漏之谓。金鱼,佛说坚固活泼解脱坏劫之谓。盘长,佛说回环贯彻一切通明之谓。俗称第八件盘长为八吉,所以也有用盘长代表八宝的。亦有用此八宝,作为佛家的符号。用八宝组成的吉祥图案称“八宝生辉”。

 

13、八骏

  传统寓意纹样。周穆王之八匹骏马。一说《穆天子传》:“天子之骏: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骝、绿耳。”皆因其毛色为名。另说《拾遗记》:“(穆)王驭八龙之骏:一名绝地,足不践土;二名翻羽,行越飞禽;三名奔霄,夜行万里;四名超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辉,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行十影;七名胜雾,乘云而奔;八名挟翼,身有肉翅。”则以其行迹而名。民间传统木雕、砖刻上常见有八骏图案。

 

14、八仙

  古代寓意纹样。道教中八位仙人的总称。因经常被组合在一起,故谓之“八仙”。他们手中各执一物,均不相同。汉钟离,轻摇小扇乐陶然,常执一扇。吕洞宾,剑现灵光魑魅驚,常背一剑。张果老,鱼鼓频敲有梵音,常执鱼鼓。曹八仙庆寿国舅,玉版和声万籁清,常执宝版。铁拐李,葫中岂只存五福,常带葫芦。韩湘子,紫箫吹度千波静,常执一箫。篮采和,花篮内蓄无凡品,常携花监。何仙姑,手执荷花不染尘,常执荷花。八位仙人,其中仅何仙姑为女子。相传有的在唐时修道成仙,有的在宋时修道成仙。八仙之名,相传始于元代。八仙的图案形象,常见于画轴、建筑、家具、杂器、衣物之上,或与“寿星老人”相伴,或衬以古松仙鹤,用作祝颂高寿之意。

 

15八仙过海

  相传汉钟离(即钟离权)、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吕洞宾、曹国舅、蓝采和、何仙姑八位仙人过海时,各有一套法术,民间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之说。

 

16、八卦图

  古代戈意图案。《太平御览》:“伏羲坐于方坛之上,听八风之气,乃画八卦。”以“—”为阳,以“--”为阴,组成八卦: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坎为水,艮为山、异为木、离为火、兑为泽,以类万物之情。八卦分据八方,中绘太极之图。《易传》认为八卦主要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并认为“乾”和“坤”两卦在八卦中占特别重要的地位,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最初根源。八卦最初是上古人们记事的符号,后被用为卜筮符号。古代常用八卦图作为除凶避灾的吉祥图案。

 

17、霸下

  兽名。即“贔屃”。明陈懋仁《庶物界名疏》二六《兽部》:“《尔雅》,龙生九子,各有所好。C蝮,好负重,今碑下兽。……霸下,好负重,碑下坐之兽。仁谓:C1蝮,霸下,俱好负重,曰碑下,曰碑坐,字异音同,必是一物。”

 

18、白头富贵

  传统寓意图案。周敦颐《爱莲说》:“牡丹花富贵者也”。白头鸟大小如画眉,老则白头,又名白头翁。喻白发老人。《刘廷芝代悲白头翁诗》:“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白头富贵,旧时常用作新婚贺辞。纹样常以白头鸟和牡丹花组成。

 

19、百禄

  百禄意即多福。《涛小雅·天保》:“罄无不宜受天之百禄。”《易林》:“君子怀德,以千百禄”。或谓小儿生后百日,宾客同来祝贺,也称百禄。鹿与禄同音,百禄即百鹿。传统多画众多鹿纹,称“百图案多禄图”,以寓意祝颂之意。

 

20、白虎

  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嘴、参之总称。《人元秘枢经》:“白虎者,岁中凶神也,常居岁后四辰。所居之地,犯之,主有丧服之灾。”即俗称“丧门星”、“白虎星”。道教奉为西方之神及凶神,并与青龙、朱雀、玄武合称四方四神。汉瓦当、画像石等都有白虎纹样。

 

21、百事如意

  传统吉祥纹样。百合花(或百合根)、柿子(或唐代狮子)及灵芝组成的图案。(或在柏树盆景旁配上柿子或灵芝)。“百合”和“百事”的百字互通。“柿”和“事”同音同声。“狮”和“事”同音异声。“柏”和“百”同音同声,柏是长青不老的嘉树。灵芝形态如如意纹。故民间常用它们组成纹样,象征一切皆如意。


22、百寿图

  摹写古今各体寿字,组成百寿图,为祝寿之用。清钱曾《读书敏求记·字学百寿字图》一卷,记南宋绍定时静江令史谓于夫子岩刻百寿字。明正德时昆明赵壁编百寿字,分二十四体。

 

32、百子同室

  “榴开百子”,意谓“百子同室”。也即百子同在一家族之内。同室亦名百室,《诗周颂良耜》:“其比如栉,以开百室”。《笺》:“百室,一族也。”《集说》:“百室,一族之人也。”“百子同室”寓意同“榴开百子”。参见“榴开百子”。


24、百子图

  一种画着众多小孩,祈求多子多孙的画。杨绯桢《六宫戏婴图》诗:“百子图开翠屏底,戏弄碰扭未生齿。”宋代辛弃疾《稼轩词·鹧鸪天·祝良显家牡丹一本百朵》:“恰如翠幙高堂上,来看红衫百子图。”

 

25、宝花花

  古代吉祥图案。即“宝相花”。

 

26、宝相花

  古代吉祥纹样。又称“宝仙花”、“宝花花”。盛行于隋唐时期。相传它是一种寓有“宝”、“仙”之意的装饰图案。纹饰构成,一般以某种花卉(如牡丹、莲花)为主体,中间镶嵌着形状不同、大小粗细有别的其它花叶组成。尤其在花芯和花瓣基部,用圆珠作规则排列,象闪闪发光的宝珠,加以多层次退晕色,显得富丽、珍贵,故名“宝相花”。在金银器、敦煌图案、石刻、织物、刺绣等各方面,常见有宝相花纹样。


                                                                                                                     

   (摘自古建网)


发布人

蒙文盛集团

2017

07/27

浏览次数

1986

字体大小

A+ A-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