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博闻强识 > 知识文库

考古学名词解释1

1、考古学:运用科学方法发掘、整理古代人类各种活动遗留的实物,并据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属人文科学领域。研究的范围是古代,但各国年代范围各不相同,中国考古学的年代下限为明朝的灭亡。研究的对象是实物资料,即古代的遗迹和遗物。其研究基础为田野调查发掘。研究的特点是:充实的内容、周密的方法、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目标。其分支有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等。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领域内许多学科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些学科有着密切关系。中国传统的金石学与考古学有一定的关系。20世纪初考古学传入中国,金石学已部分地被考古学代替。

2、考古地层学:考古学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应用地质学中地层学的原理,根据地层迭压上下,判断相对年代迟早的方法。旨在研究因人为形成的各种文化堆积的形成过程和原因,并以此指导考古发掘、处理各种遗迹现象。

3、考古类型学:考古学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主要用来研究遗迹和遗物的形态变化过程,找出其先后演变规律,从而结合地层学判断年代,确定遗存的文化性质,分析生产和生活状况以及社会关系、精神活动等。大量用于研究陶器、瓷器等使用周期短、变化较明显的器物。

4、旧石器时代:考古学上石器时代的早期阶段。生产工具以打制石器为标志。人类始出现于这一时代,体质具原始特征。地质时代属更新世,从二三百万年前始至1万年前止。中国境内发现大量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存,重要者如:元谋猿人、蓝田猿人、北京猿人、丁村人、山顶洞人等。

5、新石器时代:考古学上石器时代的最后阶段。主要特征为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陶器、磨制石器和纺织技术的出现,以及定居生活的开始。约从七八千年前开始至青铜时代结束。中国境内发现大批不同类型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如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屈家岭文化、大汉口文化、龙山文化等。

6、午城黄土: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大部、河南西部、甘肃东部的黄土高原区。午城黄土是一套颜色较红的土状堆积,其时代属早更新世,相当于河泥湾上部地层。

     离石黄土:主要分布西起宁夏的贺兰山脚下,东至辽宁西部,南起秦岭北坡下,北至大青山。离石黄土的特点是:土质细而粘,较致密;普遍夹有红褐色古土壤层,其时代都属中更新世。

     马兰黄土:分布范围大体与离石黄土相仿,典型地点在北京西山斋堂一带的马兰台。马兰黄土土色呈灰黄色,土质很细,较疏松,呈粉末状。有小孔隙,柱状节理发育,一般没有红褐色古土壤层只有灰黑色古土壤。时代属晚更新世。


发布人

蒙文盛集团

2015

07/14

浏览次数

1740

字体大小

A+ A-

相关新闻